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建党百年•浙里我家】虹桥镇上的那点事

新闻192胡露敏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-12-24

编者按

追忆百年岁月,写读百家故事。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联合思政育人品牌“行走的新闻”开设青年写读「建党百年•浙里我家」专栏,用00后青年视角,体察生活百味,书写身边故事,用青春之声,把祖国发展读给你听。

房屋的变迁

声 | 制作 |杜润泽
文 | 胡露敏 新闻192班

我的父母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虹桥镇,农村出身的他们没有优越的家庭环境,今日的生活靠的全是他们的打拼。

母亲的家庭是当时农村家庭的普遍例子——多女一子,母亲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,作为家中长女的母亲,自是早早地懂事。初中一毕业就去了家附近的裁缝店学手艺,学习设计图纸、裁剪、做服装,总共学了三个月。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,三个月后,年仅16岁的母亲就跟着表姐远去太原帮人做服装,这是母亲人生的第一场远行。瘦弱的臂膀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,从汽车到绿皮火车,1490公里的路,从南方到北方,两天两夜的行程,餐餐泡面,两个女孩只有相互依靠。然而旅途的艰辛远比不上呆在太原的日子。

昏暗的灯泡泛着黄白的灯光,深夜里只能听到缝纫机吱吱啦啦的声音,偶有狗吠与猫叫,做工的夜晚是漫长而又难熬的。曾有一次,母亲凌晨仍在做衣服,她困得不行,眼皮欲合,一时疏忽下,缝纫机的针直插手指,母亲瞬间清醒了过来,被针扎的手指滋滋冒着鲜血。那是不眠之夜,流血的手指,未做完的衣服,都是16岁少女在外乡打工时咽下的苦楚。

16岁的母亲,独身在外乡打工,谈起她人生赚的第一桶金,母亲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:“那会儿干了三个来月吧,到年底也只有1000块,虽然挺辛苦的,但当时也觉得很幸福,因为是自己第一次赚的钱。”

后来母亲还打趣道:“从太原回来后,说以后一定不要嫁个做生意的,太辛苦了,于是就和你爸结婚了。”

我的父亲,同样也是初中毕业后便同舅舅远赴内蒙古做生意,这也是父亲的第一场远行。父亲在内蒙古呆了半年,帮他的舅舅在乌审旗(内蒙古称县城为旗)的门市部(内蒙古商店的称呼)卖百货。据父亲的描述,当时的店名为五一商店,商店店面有150平方米左右。五一商店是那个县城第二大的商铺,售卖各类百货,如服装、生活用品和玩具等等。

那时候条件不好,父亲和他的舅舅是住在商店里的,没有单独的房间,店里只有一张小小的折叠床,只在晚上睡觉时再搬出来。而且作为一名南方人,刚来到北方,多少有些不适应的地方。内蒙古常刮风沙,空气中常是沙尘的味道,眼前也常常只有茫茫的黄色,几米外看不清人。有时候风沙一刮,店里便布满了沙尘,玻璃柜台、地上全是沙尘覆盖,所以每回刮起风沙,父亲就得重新清理商铺。还有一点令父亲不适应的就是内蒙古的冬天,零下的温度加上刺骨的寒风,还有下雪,在南方呆惯了的父亲,没有穿大棉袄的习惯,自是受不了。

母亲17岁那年又辗转去了南京,帮一个表哥做服装,因为当时很多的温州人在南京做服装,那时候母亲在同一个院子里认识了一个同龄的温州女生,那个女生在南京读高中,母亲和她常在周末一同游玩,中山陵、公园、她的学校。母亲谈到她们的校园生活时,语气中满是羡慕。

我问母亲为什么当时不去读书。她笑着说:“那时候想读书啊,但是家里没钱。如果当时条件好一点的话,应该也会去上学的,初中毕业那会你外婆给了我40块报名费,她说‘如果你能考上普高就给你上学,如果考上职业中学就别读了,家里负担太重了,家里那么多个人,负担太重了。’以我当时的成绩,我觉得普高有一点难度,于是就没去试,想想还是很遗憾的。”

曾与外婆聊天时,外婆还感叹:“你妈妈当时就是想读书的,但是她懂事,很早就出去打工了。唉,当时就是没钱啊!”

在内蒙古呆了半年的父亲,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温州学习手艺。那个时候虹桥镇上学习模具手艺的人很多。父亲向他的姑父学习做模具,那时候没有学费,只是买了烟酒赠予姑父。刚学模具,学的是最基本的钳工,像是挫切、打光、钻等基础手艺。因为以前的机床设备少,在外加工工件还需要排队等待,光是基本功就学了有整整一年,然后再是学习模具装配、画纸质图设计。

父亲学习做模具大概花费了两年的时间,在做学徒期间是没有工资的,学成之后跟着他的姑父做了一年,一个月大概也只有七八百元,即便学习的时间长,刚开始工作时的薪水也并不高。但父亲并不是一个急躁的人,他能够沉下气来,他认为只要掌握好一门技术就不愁没钱赚。

在1996年,父亲来到本地工业区的一个电子厂上班,刚进厂时工资也只有1000块一个月。当时所在的公司并不是很忙,接的单也不多,工作虽然不是很辛苦只是工资也没有明显的上涨。

于是在1998年,不甘止步于此的父亲,选择了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,刚跳槽新公司时的工资也只有1000块一个月,但年终奖有8000块,相比于原来的公司更有上升空间。在新公司的期间,父亲带了许多的学徒,后期又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在家中接活干。

2004年,父亲从公司出来,选择单干,买了模具的设备,自己接模具单,同时接收了两个学徒。在此期间,父亲还自学了电脑绘制模具图,自己琢磨研究,在网上查找资料,捣鼓软件。

2005年,因为原来工作的公司变忙,老板重新聘请父亲回去工作,并以承包车间的方式让父亲管理整个车间。

父亲的工作生涯并非一帆风顺,但他肯下功夫与精力,正是他一点一点踏踏实实地干,让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
1999年,在浙江温州乐清的虹桥镇上,同许多人一样,我的父亲与母亲经媒人介绍相识。1999年9月29日,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来到镇上领结婚证。

2000年订婚时,母亲家花了3万块钱买了一辆日本进口的摩托车作为嫁妆。2001年和2007年我与我的弟弟分别出生了。2008年在母亲和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家里买了一辆价值14万元的日产尼桑。2011年我们家开始翻新盖房,耗时一年后入住。2019年6月我们家又新购置了一辆车。生活在小镇上的我们一家,生活虽比不上大城市里的优质,但父母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,没有房贷的压力,有车有房,养育着两个孩子。

我们家的故事看似平淡,但也是虹桥镇上许多家庭走向小康的一个缩影。


“行走的新闻”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坚持十数年的文化育人、课程思政品牌,是专业课讲出思政味的成功探索,是行与学相结合丰富育人形态的不断深化;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,“行走的新闻”每年聚焦重大主题,始终坚持“行、访、叙、写”融合,以青年学生视角深耕“家”的故事,已经出版《我家四十年》《国是千万家》《我的小康之家》等成果。本篇选读文章来自“行走的新闻”新作《浙里是我家——“百年百家”观察笔记》。


推荐阅读

1.祝贺!我校五名校友入选宁波市鄞州区新一届政协委员!

2.忆|校园: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(1月3日)

3.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——“校长导学”篇④

4.浙大宁波理工学院——宁波工研院联合实验室联合引才纳贤公告

5.忆|校园: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(1月1日)


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  

▶文字来源丨新闻192班 胡露敏

▶音频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广播站 杜润泽

▶今日编辑丨李青青

▶一审丨李青青

▶二审丨卢帆

▶终审丨韩晶晶

-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-

浙大宁波理工学院

订阅号:nitnews

投稿邮箱:nitnews@nit.net.cn

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

欢迎大家踊跃投稿

一经录用,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